《液压传动与控制》是面向汽车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学科基础课程选修课。介绍了液压传动与控制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涉及流体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规律、液压与液力传动系统的组成及结构、液压元件与伺服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典型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的功能及仿真分析等内容通过学习本课程,培养学生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应用于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识别与表达,学生
围绕液压传动与控制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涉及液压传动的基本概念、液压流体力学基础、液压元件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液压基本回路、汽车液压及液力传动系统、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等主要内容。采取教师主题引导与讲授的方式,着重培养学生解决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液压传动与控制的理论知识,通过分析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初步具有阅读和分析液压和液力设备原理图及解决问题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的能力。
1.培养学生能够掌握液压传动与控制基础理论知识,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应用于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识别与表达,并能够将这些工程知识应用于解决车辆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掌握液压传动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有关汽车液压与液力传动的基本知识,了解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掌握液压系统常用元件和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特性,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通过实际工程系统功能的分析初步阅读液压系统原理图。
2.使学生了解机械液压伺服控制系统,初步能够针对车辆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以及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理解液压伺服控制系统,了解机械及汽车液压控制系统的实际示例及相关应用仿真软件,能够把液压与机械、电子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机电液一体化设计及仿真分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树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能够掌握液压传动与控制基础理论知识,将数学、自然科学基本原理应用于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识别与表达,具备初步的阅读液压系统设备原理图的能力。
2.1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够将这些工程知识应用于解决车辆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教学目标2:使学生了解机械液压伺服控制系统,能够针对车辆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以及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
2.5能够针对车辆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如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工艺流程、实验操控等)、资源、现代工程工具以及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工具,通过软件程序开发与仿真进行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教师要积极备课,认真准备实验,对课程内容要融会贯通,切忌照本(幕)宣科。注重知识的拓展,并在课堂上加强思政教育。
通过理论知识教学,结合典型实例分析,充分利用多媒体动画教学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了解实验过程,具备工程实践基础。
教学方法包括:理论部分以课堂讲授为主,配以适当的实物讨论,采用多媒体授课。实验以演示教学、动手操作实践教学为主。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能够掌握液压传动与控制基础理论知识,将数学、自然科学基本原理应用于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识别与表达,具备初步的阅读液压系统设备原理图的能力。
教学目标2使学生了解机械液压伺服控制系统,能够针对车辆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以及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
空旷开阔安全的实验场地。游标卡尺、拆装工具套装、液压实验台、液压泵、数字压力表、电脑。
本章重点、难点:液压油的种类和物理性质;流体静力学、动力学的基础知识;孔口和缝隙流动;空穴现象。管路系统中的压力损失;孔口缝隙流动中的计算问题。
本章重点、难点:各元件的分类及其结构特征,各元件的动作原理和功能,以及各元件的应用。液压泵的功率计算;控制元件的动作原理;各元件的功能及其应用。
本章重点、难点:基本回路的系统组成及功能,液压伺服控制系统。液压基本回路中各液压元件的作用;液压基本回路的动作原理;如何采用液压基本回路设计一些简单的液压系统;液压伺服控制技术。
本章重点、难点:几个典型的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和简图;几个典型的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能够实现的具体功能;液压系统设计及仿真分析。典型液压传动系统中各元件所实现的功能;区分系统中各子系统及其实现的功能;采用液压元件和基本回路的原因;如何根据工况来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能够掌握液压传动与控制基础理论知识,将数学、自然科学基本原理应用于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识别与表达,具备初步的阅读液压系统设备原理图的能力。
教学目标2使学生了解机械液压伺服控制系统,能够针对车辆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以及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能够掌握液压传动与控制基础理论知识,将数学、自然科学基本原理应用于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识别与表达,具备初步的阅读液压系统设备原理图的能力。
教学目标2使学生了解机械液压伺服控制系统,能够针对车辆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以及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
培养学生能够掌握液压传动与控制基础理论知识,将数学、自然科学基本原理应用于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识别与表达,具备初步的阅读液压系统设备原理图的能力。
使学生了解机械液压伺服控制系统,能够针对车辆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以及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
不能应用现代工程工具及技术进行系统设计,不能掌握计算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
尚能应用现代工程工具及技术进行系统设计,尚能掌握计算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
能够应用现代工程工具及技术进行系统设计,能够掌握计算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
较熟练应用现代工程工具及技术进行系统设计,较熟练掌握计算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
灵活应用现代工程工具及技术进行系统设计,灵活掌握计算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
打分采用百分制。课程实验成绩包括:现场操作成绩(40分)、实验报告成绩(60分)最终实验成绩按照五分制给定。优≥90、90良≥80、80中≥70、70及格≥60、不及格<60
实验规划较差,在老师多次督促下能够操作仪器,沟通协作能力较差,实验现场记录潦草。
实验规划较好,能够在老师指导下操作仪器,沟通协作能力一般,实验现场记录较为准确。
实验规划得当,过程衔接紧密,能够主动操作仪器,沟通协作能力较强,实验现场记录详细、准确。
实验数据记录不准确,数据处理计算错误,结果不可信,数据图表错误或表达不科学。
实验数据记录准确,数据处理计算完整、准确,结果可信,数据图表准确、表达合理。
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准确的误差分析,讨论实验工况与理论模型的差异,充分考虑相关因素。
本课程考核性质为考查,综合考虑作业、实践实验的表现确定总成绩,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五个等级,计算公式如下:
总成绩=课程作业1(30%)+课程作业2(30%)+实践实验(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