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四大天王的排面,那可是国家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里白纸黑字敲定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
这四兄弟各怀绝技,撑起了中国经济的四梁八柱,咱们今天就讲讲他们的看家本领。
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一发布,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连夜搬家的名场面还历历在目。如今看数据才叫震撼:北京疏解了3000多家制造业企业,天津滨海新区搞起了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河北曹妃甸承接的首钢新基地年产钢材能绕地球两圈。
最狠的还是雄安新区,地下综合管廊能跑卡车,地上每栋楼都是数字孪生,中关村科技园、中国星网、中国华能这些央企总部扎堆落户,光2023年就完成投资2000多亿。
交通网更绝,京雄城际半小时直达,京津保核心区1小时通勤圈成型,轨道上的京津冀每天运送150万人次,比瑞士全国人口还多。
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把安徽全域拉进群后,这36.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彻底开挂。上海张江的药谷握着全国1/3的一类新药,苏州工业园每天诞生15家高新技术企业,杭州的电商交易量占全球六成。最牛的是产业链无缝焊接,宁波的注塑机、无锡的传感器、合肥的量子芯片,组合起来能拼出整条智能制造生产线。
交通方面更夸张,沪苏湖铁路把江南水乡变成轨道蜘蛛网,长三角高铁公交化让三省一市就像个超级城市!早上在南京吃鸭血粉丝汤,中午到杭州西湖遛弯,晚上回上海外滩看夜景,比北京地铁跨区还方便。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落地后,这里就成了一国两制的试验田。港珠澳大桥上的双Y车道设计全球独一份,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搞跨境金融像玩魔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连律所都能用葡语审合同。
看看硬核数据!大湾区发明专利数量碾压硅谷,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四年全球第二,东莞的智能手机产量够给全世界每人发一部。
还有产业升级,佛山机器人密度超德国,中山的激光设备能切开0.01毫米的芯片,珠海造的大飞机翅膀已经装上C919。最近还有个狠活,澳车北上让澳门单牌车能直通广东,这跨境融合程度比欧盟还溜。
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发布后,这对西南CP彻底开挂。重庆的果园港搞起了铁水空多式联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投运首年客流就冲进全球前三十。
看产业布局更带劲!重庆的笔电产量占全球四成,成都的歼20战机用上了本地造的航空发动机,宜宾的动力电池供应特斯拉,泸州的液压件装进了卡特彼勒。
交通方面玩的是立体魔术,成渝中线亿吨级港口群正在形成,连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中老班列都从这里始发。
更绝的是双核带动,重庆两江新区和成都天府新区搞飞地经济,连川渝高竹新区都能跨省发营业执照了。
京津冀要的是减量发展,在疏解中搞出高质量。长三角玩的是强强联合,把各自绝活串成产业链。大湾区赌的是制度突破,用一国两制闯开放新路。成渝拼的是战略纵深,给中国经济装上西部引擎。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到2035年这四个引擎要带动全国70%以上的经济增长,这哪是城市群啊,分明就是四台核动力发动机!